
“晓斌,你讲讲,咱们朱连长就这么退出现役了,会不会挺可惜的?”
当听到这话的时候,我呆立了许久,搪瓷杯中的茶水早就没了热气。刹那间,朱连长那张熟悉的面容浮现在脑海里,带着严肃又不失温暖的笑意,如同兄长般轻拍着我的肩膀说道:“小家伙,努力干,可别给咱们汽车连抹黑。”
1981 年,我身着崭新的军装,登上了绿皮火车,告别了那座小村庄。
在即将离开的那天,爷爷嘴里叼着旱烟,眼眶泛红,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:“晓斌哟,咱们家经济条件差,没能给你留下些什么。此番你去部队,可要努力奋斗,为咱争个好名声!”
我颔首示意,内心亦是酸涩无比。
家里的贫困状况实实在在,像样的家具根本无从谈起,就连房子都摇摇欲坠。弟弟妹妹年纪尚小,父母也难以依靠。村里的人都这么说:“这一家人就全指望老大了,要是老大能有所成就,往后的日子就有希望了。”
我紧咬着牙关立下誓言,此次踏入部队,我务必要做出一番成绩,决然不能回去一辈子都在种地。
初入部队之际,一切都让人感觉新奇不已。那一辆辆排列有序的军车、整齐划一的队伍、震耳欲聋的口号,仿佛置身于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。
新兵集训结束之后,我被分配到了汽车连,成为了一名驾驶员。起初,我满怀信心,毕竟在村子里开了一年多的拖拉机,自认为开车对我而言肯定是轻而易举之事。
有谁清楚,部队的车辆可不像村里的拖拉机那般,其对驾驶技术的要求要高很多。我头一回触碰方向盘,就把车给开到排水沟里去了,连队的老班长在旁边不停地摇头说道:“年轻人,别觉得自己有点基础就可以了,这儿可是汽车连,没有真才实学可没办法待下去!”
我满脸通红,立下誓言必定要将技术练得精湛。
在那一段日子里,我每日都早早起床、很晚才休息,全身心投入练习。当其他人都在休息放松时,我仍在钻研发动机的结构。历经四个月的努力,我成功通过了驾驶考核,正式成为了一名驾驶员。
在那个夏日,我初次踏上川藏线的行程。
当车队行经折多山之际,我的脑袋渐渐开始发昏,胃部犹如波涛汹涌一般难受,手脚也全然不听从使唤了。老班长将我从驾驶座拽了下来,呵斥道:“你到底能不能行?要是不行就回去,别拖累大家!”
我紧咬着牙关,蹲在地面上,心里满是五味杂陈。
在林芝进行休整的那段日子里,我背着大家悄悄练车,每天都会前往车队向老兵虚心求教。直至那次任务圆满完成,我成功战胜了高原反应。连长夸赞我坚毅有毅力,还表示我具备成为一名优秀汽车兵的潜质。
自那之后,我干活愈发带劲。
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,我前前后后跑了14趟川藏线,并且时常投身于一些极具挑战性、困难重重且危险系数高的任务当中。每当完成一次任务,我总会收到表扬信,或者获得嘉奖。历经五年,我三次荣获三等功,还七次收获嘉奖。
然而,这些荣誉并未为我带来我最为渴望的事物——转志愿兵的名额。
1986年时,连队分配下来三个转志愿兵的指标。连长与指导员找我交流,讲道:“晓斌呀,并非是你表现不佳,而是竞争太过激烈。咱们连队里优秀的战士太多了,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。”
我轻轻颔首,嘴上回应着没啥事儿,然而内心却好似被抽空了一般。
我心里十分明白转不成志愿兵意味着什么。难道要回故乡接着种地?家中的房子都快要垮掉了,弟弟妹妹仍在求学,父母身体欠佳,全家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。
在那阵子,我整个人好似被霜打过的茄子一般,连开口说话的兴致都提不起来。
同样是在那个时候,朱连长寻到了我。
朱连长来自山东,说话声音洪亮,性格直爽。平日里,他对待我们这些士兵,就如同亲哥哥一般,无论谁遇上事情,他都乐意伸出援手。那天,他把我叫到办公室,递过来一杯热气腾腾的茶,问道:“晓斌,听说你有转志愿兵的想法?”
我轻点脑袋,垂着头默默无言。
他微微一笑,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道:“小伙子,有事情就得讲出来!你老是这样憋在心里,谁能晓得你心里在琢磨什么呢?”
我迟疑了片刻,最终说道:“朱连长,我明白自身不算出色,只是家里的状况实在太过艰难,我希望能留在部队,多挣些钱来为家里缓解负担。”
朱连长沉思片刻后讲道:“要不这样,三连那边还有岗位空缺,我去帮你沟通沟通,瞧瞧能不能把你调到那边去。”
几天后,调令下达了。
他轻拍着我的肩头说道:“晓斌,努力干,可别让咱汽车连蒙羞!”
在三连度过的时光里,我全力以赴地劳作,没过多久便成功转成了志愿兵。
在那一年的中秋佳节之际,我收到了从家中寄来的信件以及月饼。信中奶奶这样写道:“晓斌呀,咱们家可就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啦,全家人都为你感到欣喜!”
望着那封信,我的眼眶渐渐泛起了泪花。
然而就在我以为所有状况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之际,朱连长遭遇了意外。
1988年春季时分,朱连长率领队伍去执行运输任务。当车队行经折多山之际,有一名战士突然出现高原反应症状,被紧急送往医院后,最终抢救无效离世。
尽管此次事件的责任并不在朱连长身上,可他依旧受到了处分。
临近年末时,他主动提出了转业申请。
当听闻这一消息之际,我内心百感交集。
朱连长是位优秀的连长,始终都以身作则,对待我们这些士兵仿若亲人一般。然而命运对他竟是如此不公。
转业完毕后,他被安排至家乡的乡镇企业工作。过了几年,企业经营效益欠佳,他继而失业了 。
1991年时,我迎来了志愿兵转干这一契机,获提拔成为连长。此后又逐步晋升至团机关的职位。
生活逐渐有了起色,然而朱连长在我心中的分量从未减轻,始终让我牵挂不已 。
在2010年的时候,我首次前去探望他。他居住于一座小县城中,房子面积不大,然而却被打理得十分整洁。我们交谈了许久,当他谈及在部队的往昔经历时,眼中闪烁着光芒。
在即将离开之际,我对他讲道:“朱连长,要是当年没有你,说不定我早就退伍返乡去种地了。”
他挥了挥手,面带笑容说道:“小家伙,当时那是我理应去做的,别老惦记着。”
2017年,我于正师级的后勤部长职位退休。回首往昔,从一名平凡的农村少年成长为部队的领导干部,我清楚地明白,人生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那些曾给予我帮助的人。
朱连长是这当中最为关键的一位。
曾有一回,我与他在院子里坐着品茶,他突然发问:“晓斌,你讲讲,当年我转业这事儿是不是做错了?”
我晃了晃脑袋,说道:“老朱,人生哪存在什么对错呀?有些事情是命中注定,可有些事情则取决于内心。你问问自己,这辈子有没有感到过遗憾就成。”
他思索片刻,咧嘴一笑,说道:“没有!”
生活中哪存在绝对的对错,只不过是各自踏上了不一样的道路而已。
只是呢,有那么一些人,有那么一些事,你这一生都难以忘怀。
#深度好文计划#